土壤修複即使遭受汙染的土壤恢複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其中包括工業汙染場地修複、重金屬汙染治理、地下水汙染防控與修複、農田改良及汙染修複、流域治理、礦山汙染修複、填埋場汙染治理與生態修複,以及汙染場地開發利用等。
根據汙染物的不同,土壤汙染主要有四類:
1、化學汙染物:包括無機汙染物和有機汙染物,前者如汞、鎘、鉛、砷等重金屬,過量的氮、磷植物營養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後者如各種化學藥劑、石油及其裂解產物,以及其他各類有機合成產物等。
2、物理汙染物:指來自工廠、礦山的固體廢棄物如尾礦、廢石、粉煤灰和工業垃圾等。
3、生物汙染物:指帶有各種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衛生設施(包括醫院)排出的廢水、廢物以及廄肥等。
4、放射性汙染物:主要存在於核原料開采和大氣層核爆炸地區,以鍶和銫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長的放射性元素為主。
目前土壤修複技術主要包括三類:
1、物理修複:是指通過各種物理過程將汙染物從土壤中去除或分離的技術。目前常用的技術包括客土法、熱脫附、土壤氣相抽提、機械通風等。
2、化學修複: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通過對重金屬和有機物的氧化還原、鼇合或沉澱等化學反應,去除土壤中的汙染物或降低土壤中汙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或毒性的技術。主要包括土壤固化穩定化、淋洗、氧化還原等。
3、生物修複: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能力,達到土壤修複的目的,主要包括微生物修複、植物修複、動物修複和生物聯合修複,如引入蚯蚓、種植超富集植物等。